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第二卷第四章)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此問題我認為可以分成以下幾個要點討論:
1.
生活方式:
伯里克利強調雅典的生活方式具有特殊的魅力和優越性,這與其他城邦的保守與專制生活方式相比,展現了雅典獨有的自由與開放。比如說:
-自由與開放的社會: 雅典是個「自由的社會」,公民享有廣泛的個人自由與權利。這使得雅典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並同時鼓勵創新和思想的自由表達。
-享受公共生活:雅典的公民生活充滿了各種文化活動,如戲劇、講座等,這些活動使市民能夠在工作之餘,享受高水平的文化生活,讓人民有機會放鬆。
2.
軍事安全:
-全民精神:雅典的軍事力量不僅仰賴精英軍隊,更重要的是每個公民都在不同的層面上參與戰爭。這種全民皆兵的精神讓每個人都具有保衛國家的責任感。
-戰爭中的集體犧牲:伯里克利在演說中讚揚那些為國捐軀的士兵,強調他們的犧牲不僅保護了國家,還捍衛了雅典獨特的民主制度和生活方式。
-強大的海軍:伯里克里強調雅典的海軍力量是其軍事安全的核心,尤其在海上戰爭中,雅典憑藉其海軍艦隊的優勢,能夠保護貿易路線和維護地中海的主權。
3.
教育制度:
伯里克里強調了雅典社會中對文化與智慧的重視,這間接反映了雅典對教育的重視。比方說:
-個人素質與公共德行:雅典的教育不僅僅是學術上的培養,更重要的是品德與公共精神的塑造。公民在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操守與對國家責任的認識。
-藝術與文化的熏陶:雅典在藝術、建築等領域的卓越成就,這些都反映出雅典人對文化與思想自由的推崇。這樣的文化氛圍也促進了教育的發展,使得雅典成為當時地中海世界的文化中心。
4.
對國家的態度:
雅典人民對國家的態度充滿了尊敬與自豪還有勇敢的精神。
-對民主的高度認同與捍衛: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國家成功的根本所在,公民通過參與政治和軍事,能夠共同維護這一體制。即使在戰爭中,對民主的堅守依然是最重要的價值。
-國家與個人責任的結合:個人與國家是緊密相連的,每個公民的命運都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雅典公民的責任是通過服務國家來實現個人的榮譽和理想。
你同意修昔底德在第二卷第六章對伯里克利的什麼評價?理由何在?
1. 伯里克利的領導能力與智慧
修昔底德認為伯里克利是一位極具領導才能的人,他具有遠見卓識,能夠為國家規劃長遠的發展。在雅典的全盛時期,伯里克利通過強化海軍、積極進行對外擴張,以及推動內部的民主改革,使得雅典在經濟、軍事和文化上達到了鼎盛狀態。修昔底德認可伯里克利的能力,並且讚揚他對雅典政事的精確掌控。
2. 伯里克利對雅典的影響與遺產
修昔底德提到,雖然伯里克利的領導使雅典達到了顯赫的地位,但在他去世後,這種穩定與繁榮並未持續,反而逐漸衰退,因為後續繼承者並沒有堅守其信念。這意味著,儘管伯里克利的政策在當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他也未能為雅典的長期穩定奠定持久的基礎。
根據第三卷第三章「關於密提林的辯論」,請問:雙方爭辯的焦點?各自提出什麼理據?
雙方爭辯的焦點是密提林叛亂後,雅典應該如何處理該城邦的命運,是否應該對所有的叛亂者進行大規模的懲罰(包括屠殺全體男性,並將婦女和兒童奴役),還是應該給予相對寬容,對其進行較輕的懲罰。
簡單來說,應該如何應對叛亂的盟友是討論的核心。是否應該以極端方式懲罰他們以儆效尤,還是應該通過寬容的政策來維持盟友關係與穩定。在這場辯論中,克利昂強烈支持極端懲罰,認為這樣可以有效震懾其他叛變的盟邦,而支持寬容政策的戴奧多都斯則認為過度懲罰會損害雅典的國際形象,並可能導致長期的內部不穩定。
1. 支持極端懲罰的立場:
主要由克利昂所代表。
他認為對叛亂者應該施以最嚴厲的懲罰,這樣可以震懾其他盟國,防止未來再有叛變的情況發生。同時也認為對於那些忠於雅典的城邦,應該給予尊重和回報,而對叛亂的城邦則必須施加懲罰,否則會破壞盟友間的忠誠和信任。
2. 支持寬容政策的立場:
主要由戴奧多都斯所代表。
他認為過於激烈的懲罰將破壞雅典的盟友關係,長期而言不利於雅典的穩定和發展。他們認為,雖然密提林叛亂是不可接受的,但對其進行屠殺和奴役會讓其他盟邦對雅典產生恐懼和敵意,最終可能導致更多的叛變。以及徹底的屠殺和懲罰可能會在盟友中激起恐慌和反感,從而導致對雅典的不信任,甚至喪失其他城邦的支持,這樣的激化矛盾會對雅典本身不利。
為什麼作者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第三卷第五章)?該篇章有何特殊之處?
修昔底德描述了科西拉叛亂並將其視為一個極為重要的事件,這不僅因為其對當時的戰爭局勢有直接影響,也因為這場叛亂揭示了人類行為的極端面,並為修昔底德對希臘城邦內部政治與人性本質的深入分析提供了素材。
科西拉的叛亂是一場由內部激烈的政治鬥爭引發的暴力事件,修昔底德在這篇章中深刻描寫了內部政治分裂對一個城邦造成的災難。科西拉本來是雅典的盟友,但由於內部的兩大派系—貴族派黨人和平民黨人之間的激烈鬥爭,逐漸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屠殺和暴力衝突。
-政治分裂的暴力:此篇章描述了兩派之間為爭奪權力而進行的血腥衝突。貴族派和民主派的激烈對立最終導致了兩派之間的無情屠殺,這場內亂不僅摧毀了科西拉的政治結構,也使得大量平民與無辜者成為暴力的受害者。這場內亂的暴力性質和極端程度,正是修昔底德所關注的核心。
-人性黑暗面:這種內部的政治衝突暴露了人性中的殘忍和極端。科西拉的叛亂不僅是一場政治鬥爭,更是人類情感與利益衝突的極端表現。人們為了爭奪權力、復仇或生存,往往不擇手段,這讓修昔底德有機會深入探討人類行為中的陰暗面。
它不僅是一個政治暴力的例子,也是對希臘城邦內部政治分裂及其對社會與人性影響的深刻揭示。這場叛亂讓修昔底德有機會探討在戰爭與政治動盪中人性中的極端面,並警示內部分裂可能導致的國家崩潰。這篇章的特殊之處在於,它不僅呈現了歷史事件,還引發了對人性、道德、政治和戰爭的深刻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