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1.伯里克利提到雅典的民主制度是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上且可以成為別人的模範的制度,雅典的政權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而非少數特權階級。在處理紛爭時,在法律面前,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權利,公職的選任是根據個人真正能力來選擇,並非從階級(能力取向)。在雅典,每一個公民不只關心自己的私事,還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對政治事務相當熟悉。在私人生活中,雅典人抱持的態度是自由與寬容;但在國家事務中,則遵守使人心悅誠服的法律。此外,雅典人擁有勇敢與忠誠精神,這種勇敢並非刻意訓練而來,而從生活方式中培養。這種民主制度展現了人人平等、能力取才、積極參與公共事務、自由、守法,以及對城邦的忠誠等理想及期許。

2.我同意修昔底德在本章中認為伯里克利是將雅典治理的最好的一位統治者,因為伯里克利是有遠見的,且是廉潔且尊重人民的,如他曾經說過:「如果雅典等待時機,並且注意他的海軍的話,如果在戰爭過程中它不再擴張帝國領土的話,如果它不使雅典城市本身發生危險的話,雅典將來會獲得勝利的」,後來他的繼承人並沒有照他的指示來做,而是受到私人的利益等,制定了不利於雅典的政策,此可見他是一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且不把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而是將整個雅典的利益擺在首要位置。

修昔底德也提到伯里克利「能夠尊重人民的自由,同時又能控制他們」,我認為因為他不是一個用暴力來治國的人,從他的演說內容來看,利用民眾對於國家的忠誠,加上他的言詞來取得人心,以此來治理一個國家

3.在密提林辯論中,雅典議會討論該如何對待叛變的密提林人。

克里昂:支持嚴懲密提林人,認為應該要執行原本的命令「將密提林全體成年男子處死,將婦女和未成年的男女都變為奴隸」。以此預防其他可能叛變的城邦。他認為若不嚴格執行法律,雅典的權威將受損,並可能引起更多的叛變。戴奧多都斯:主張寬容,認為過度的懲罰會引發更多反抗,不利於雅典的長期利益。他認為只需處罰叛亂的主導者,不需要牽扯到人民,這樣較為理性,也符合人道和理性。

4.這一篇是作者唯一一篇用自己的角度寫的,這場叛亂事件是希臘城邦之間所發生的內亂,而因為這場內亂,造成了希臘的動蕩不安,如他們屠殺自己城邦中被認為是敵人的人,他們被冠上了推翻民主政治的罪名,但事實上是因為私人恩怨或是債務問題而遭殺害,甚至有倫理上的問題,例如父親殺死兒子等,在這場革命中,希臘世界的品性墮落了,原本被視為高尚的事情在當時卻成了眾人恥笑的對象。從這些透漏出了人性、人倫、以及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改變的價值觀等問題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