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伯羅奔尼薩戰爭史

 一、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第二卷第四章)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不僅是對於戰死者的致敬,也是對雅典國家理想和公民自我形象的宣揚,展現了雅典人在政治、文化、軍事和道德等方面高尚的追求。

        首先為民主的自由與平等為核心價值觀,他們重視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權利,也就是無論貧富,都可以透過才能和努力獲得榮譽與成就;在公共事務上,他們積極參與且勇於承擔責任,視國家的繁榮與穩定為國家公民的責任(自身的責任)展現了高度的公民參與感;在社會氛圍上,伯里克利讚揚公民在生活方式上享有高度自由、相互尊重,不對他人的私生活加以干涉,尊重個體的選擇,使他們的社會風氣自由不受拘束;軍事方面,雅典士兵的勇敢無畏使他們成為保衛國家的堅定力量、勇於獻出自己的性命、視榮譽為人生最重要之事;他也讚揚了雅典在藝術、教育、建築等文化方面的卓越成就,這可成為他國效仿的典範;最後,雅典人敢於探索新事物並不斷改進,這種無謂的精神使他們能夠在各個領域取得領先優勢地位。

        伯里克利的演說展現對雅典公民高尚追求和民族自豪感的讚頌,成為雅典人的標竿,也激勵了後人理解並傳承雅典民主精神與文化價值

二、你同意修昔底德在第二卷第六章對伯里克利的什麼評價?理由為何?

        我同意修昔底德隊伯里克利的這段評價:「伯里克利雖然受到民眾的支持,但他並未受制於民意。他不迎合多數人的情緒,且有時候甚至敢於冒犯他們。」在雅典因瘟疫和戰爭四面楚歌時,許多人民便開始將這些困境怪罪於伯里克利的政策,然而伯里克利懂的控制與民眾的關係,既親密又有節制,在面對如此大的聲浪時,他並不會去迎合民意,而是遵循著自己的思考邏輯,始終保持著冷靜的判斷力,我認為這是對於擁有極高權威的執政者來說非常困難的事,但伯里克利在穩定民意的同時依舊堅持於自己的政策方向,將國家整體的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思考的並非短期的近利,而是長遠的未來,這樣的景象放在現代幾乎不可能實現,我想這也是雅典公民以及伯里克利為何如此強盛之因。

三、根據第三卷第三張「關於密提林的辯論」,請問:雙方爭辯的焦點?各自提出什麼理據?

        在伯羅奔尼薩戰爭期間密提林曾是雅典的盟邦之一,然而他們卻在戰爭期間背叛了雅典,雙方爭辯的焦點在於:雅典是否應將密提林全體公民處死,作為叛亂的懲罰和震攝,還是應赦免普通公民,只懲處叛亂的領袖?

        首先為克里昂的主張:處死所有人。理由為他認為嚴厲的懲罰是震攝其他城邦叛亂的最佳方法,只有透過殘酷的懲罰才能對其他可能叛變的城邦起到警示作用,讓他們意識到叛亂的嚴重後果,從而保持對雅典的忠誠,且密提林作為雅典的盟邦,享有高度的自治程度,卻選擇了背叛,他主張若雅典寬恕密提林將會顯得雅典自身的軟弱無力,損害對其他盟邦的控制力。最後他認為密提林的叛亂並非少數精英、領導者的決定,而是全體公民的共謀,因此整個城市都應為此負責。

        再來為反方戴奧多都斯,比起克里昂強硬的主張,他便顯得寬容許多。他從實用主義去考量,認為殺死所有密提林人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激化雅典與盟邦之間的關係,導致更多敵對的憤恨及叛亂,他也強調治理帝國需要的是更多政策而非暴力,再來,他指出過度的暴力可能會讓叛亂者魚死網破,走向極端之路,因為若不分青紅皂白可能會讓未來的叛變者喪失投降的意願,變得更加頑固,最後他認為大部分的公民可能是被動捲叛亂,只有少數人真正策劃和推動了叛變,雅典反而可以透過寬恕普通公民,恢復與密提林的關係,並增強對其他盟邦的信任。


四、為什麼作者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叛亂(第三卷第五章)?該篇章有何特殊之處

        在第三卷第五張當中修昔底德特別強調科西拉的叛亂,主要是因為這一事件展現了在內戰中的極端暴力和道德崩潰,並且對希臘社會的政治、倫理和軍事環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內亂不僅是戰爭中的一場地方性衝突,而是作者修昔底德用來探討人性、政治腐化和戰爭的可怕後果的一個重要案例。

     這一張的特殊之處在於他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地方性衝突的紀錄,更是作者對戰爭中人類行為的深刻反思的展示。作者透過科希拉的內亂向讀者呈現了戰爭和內戰如何扭曲人性、破壞社會制度、並且導致道德與理性的崩潰。他並沒有簡單地將內戰視為一場政治鬥爭,而是強調戰爭對社會結構、個體行為到整個文化和道德體系的破壞力,在描述叛亂的過程時,他並沒有注重於戰爭本身的勝負,而是描寫戰爭過程中因社會秩序的崩壞而導致人性的敗壞以及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當道德底線一次又一次的向後退時,人民會為了個人的短期利益而犧牲了整個國家的長久未來,所有的貪婪也在這種困境當中展露無遺,令人感到可悲與絕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