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中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1.民主政治與個人自由的平衡:伯里克利強調雅典是一個在法律下平等的社會,任何人都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和貢獻來參與公共事務,無論他們的出生或社會地位如何。他們珍惜自由,但這種自由與秩序共存,雅典公民在自我表現與集體利益之間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平衡。這表現出他們對平等、個人價值與集體榮譽的追求。

2.公共服務與個人榮譽:雅典人將公共服務視為一種高尚的行為。伯里克利在演說中強調那些捨生忘死保衛城邦的士兵,是雅典民主精神的化身。他們期望每個公民都能投入公共事務,並以這種集體的榮譽感來衡量個人的成就。這裡反映了雅典人追求的理想圖像——他們既是獨立自主的個體,也能自願為集體犧牲。

3.文化自信與優越感:伯里克利描述雅典是一個文化與政治的中心,這種自信來自於雅典對藝術、哲學、建築等方面的卓越追求。雅典人不僅看重軍事勝利,還強調他們在文化創造中的領先地位。這種對於自身文化的自信和對他人優越的感覺,反映了他們自我期許的一部分——雅典人不僅要強大,還要在道德和文化上領先其他城邦。

4.面對逆境的韌性與團結:伯里克利還強調雅典人在面對挑戰和逆境時表現出的韌性和堅定。他們並不畏懼困難,反而能夠在挑戰中找到力量和成長的機會。這展示了雅典公民如何在自我期許中融入堅忍不拔的精神,不僅要在和平時期繁榮,在戰時也要勇敢、堅韌。


(二)你同意修昔底德在第二卷第六章對伯里克利的什麼評價?理由何在?


我最同意的觀點是修昔底德認為伯里克利的戰略遠見對雅典至關重要。伯里克利明白,斯巴達擁有陸軍優勢,而雅典則在海軍上佔優勢,因此他主張雅典應避免與斯巴達進行正面衝突,而是應該依靠雅典強大的海上力量和經濟資源來拖延戰爭,直到斯巴達無法再繼續下去。這是一個非常冷靜、長遠的戰略,符合雅典當時的實際優勢。

然而,伯里克利的計劃最終因瘟疫和內部動盪未能完全實現,我認為這並不能完全怪他,因為瘟疫是無法預測的,內部的政治紛爭也反映了雅典公民對持久戰略的不耐煩。

修昔底德認為,如果雅典人能夠遵循伯里克利的方針,戰爭的結果可能會不同。這一評價,基於他對伯里克利的個人政治品格和戰略眼光的信任,我認為是合理的。


(三)根據第三卷「關於密提林的辯論」,雙方爭辯的焦點?各自提出什麼理據?


密提林辯論的核心焦點是如何對待叛變城邦密提林——是否應該嚴懲以殺一儆百,還是應當施以寬容以穩定局勢。


1.克里昂的立場:克里昂是嚴厲懲罰的支持者。他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震懾作用:他認為必須處死所有密提林的叛變者,這樣才能警告其他有可能叛變的城邦,防止更多的背叛。

•維護雅典的權威:雅典需要展示出無情的權威,特別是在這種不穩定的戰爭時期。如果雅典對叛變的處罰太輕,將會顯得軟弱,導致更多的城邦不尊重雅典的統治。

•懲罰叛徒:克里昂強調叛變本身就是一種背叛雅典的罪行,應該被嚴厲懲罰,否則會破壞雅典內部的穩定性和紀律。


2.戴奧多都斯的立場:戴奧多都斯則反對這樣的嚴懲,主張應該展現寬容。他的主要理由是:

•務實的考量:戴奧多都斯認為,若過於殘酷地懲罰密提林,將來其他城邦一旦叛變,將沒有回頭路可走,這會迫使他們更加頑固抵抗,而不是選擇妥協。

•鼓勵和解:他提出,過度的懲罰只會激化衝突,反而不利於雅典長期統治。他認為應當給予反叛城邦一些空間來恢復忠誠,這樣可以保持雅典帝國的穩定。

•道德考量:戴奧多都斯也觸及到一個道德問題,他認為集體處罰所有公民是不公平的,特別是當很多人可能並不支持叛亂。


(四)為什麼作者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該篇章有何特殊之處?


修昔底德對科西拉叛亂的看重,超出了事件本身的範疇。他之所以詳細描述科西拉的內戰,是因為這個事件揭示了戰爭對社會結構和人性的深刻影響,其中包含:


1.人性的腐化:修昔底德觀察到,當戰爭和內亂爆發時,人性最糟糕的一面就會暴露。人們不再受法律和道德的約束,變得極端和殘酷。他寫道,科西拉的叛亂讓原本的社會秩序完全崩潰,親屬和朋友之間出現了猜忌與仇恨。這反映了修昔底德的歷史觀,他認為人在極端情況下,會放棄理性,轉而依靠最原始的情感。

2.政治理念的扭曲:當戰爭和內亂像科西拉的叛亂那樣席捲社會時,修昔底德觀察到政治理念的扭曲。原本應該是高尚的政治理想(例如正義、自由)被扭曲成了權力鬥爭的工具。各派別使用「自由」或「正義」作為口號來掩蓋其實質上的野心,無論是寡頭派還是民主派,最終追求的都是暴力控制和排斥異己。修昔底德在這裡批評了雅典和希臘世界內部的政治變質,指出這種現象在戰時尤為嚴重。

3.文明的崩潰與希臘世界的縮影:修昔底德不只把科西拉的內亂看作一個孤立事件,而是作為整個希臘世界在伯羅奔尼撒戰爭背景下的縮影。內戰造成的兄弟反目、道德敗壞,體現了整個希臘世界在這場戰爭中的全面崩潰。他透過科西拉這個小城邦,暗示了戰爭對希臘世界的廣泛破壞,無論在政治層面還是人性層面。

4.修昔底德式的歷史方法:這一篇章還特別之處在於它展示了修昔底德的歷史觀和方法。他不僅記錄事件的外部發展,還深入分析了戰爭對社會和人性深層的影響。修昔底德重視事件背後的心理、道德和政治變遷,這讓科西拉的內戰成為全書中一個關鍵的反思點,提醒讀者戰爭不僅是城邦之間的軍事衝突,也是對內部秩序和人性底線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