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第二卷第四章)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1.雅典人的追求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1)生活方面,雅典人渴望自己的城邦成為自由的民主社會,並成為其他國家的制度楷模。雅典人重視閒暇與精神的豐富,期望藉此提升個人素養與幸福,並希望城邦能為他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

(2)軍事方面,雅典人主張開放的態度,並不使用陰謀或流放等手段對付敵人,而是依靠勇氣和忠誠來取得勝利。他們崇尚透明的軍事文化,更加信賴個人品德,而非戰術計謀。

(3)教育方面雖然不像斯巴達那樣注重嚴格的軍事訓練,但更強調出自內心的價值驅動。他們追求自由,並且明白要為自由奮鬥,即使面對生死,也毫不畏懼。他們對懦弱的反感顯示了雅典人對責任和勇氣的高度期許,這種精神使他們在城邦生活中積極參與公共事務,並勇於承擔應有的義務。他們認為一個真正的公民應該具備為自由而戰的決心,並且勇於捍衛民主和城邦的榮譽,這是雅典教育對公民所傳遞的核心價值。

(4)另外我認為還有格外重要的一點是,光榮感,雅典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以雅典為榮、以民主為榮,他們認為自己是最高尚的,若是他們戰敗的話,那這一切的美好就不復存在了。


2.你同意修昔底德在第二卷第六章對伯里克利的什麼評價?理由何在?

我認同修昔底德所說的,但同時我也認為修昔底德是在說一件很平常,每個人都知道,不過容易因情緒波動而有所改變的事情。修昔底德在本章對伯里克利的評價無非就是圍繞在「道德操守」,並向他說國家比私立重要。

1.國家發展的長遠眼光
伯里克利深遠的戰略眼光,總是將國家的長期發展置於首位。懂得穩紮穩打,確保雅典的安全和繁榮。使得雅典能在動盪之下穩定發展。

2.道德操守之重要性
伯里克利堅持正直的道德操守,行動時不會以私利作為出發點,並尊重人民的自由與國家利益,使得他深受許多人民的寵愛。

不過反觀現在的繼任者不如過往,不斷犯下無法彌補的錯誤,這點成為修昔底德的抨擊點。


三、根據第三卷第三章「關於密提林的辯論」,請問:雙方爭辯的焦點?各自提出什麼理據?

1.是否判處密提鄰人死刑

2.兩位辯士的理據

(1)克里昂的主張:嚴厲懲罰

克里昂堅持處死密提林的叛亂者,並提出以下理據:

(1)維護帝國:克里昂認為雅典依靠武力和威懾來維繫統治,任何背叛行為都應以嚴厲懲罰,否則將使其他城邦輕視雅典,增加未來叛變的風險。

(2)民主體制缺陷:克里昂對雅典的民主機制持批評態度,認為公民容易被辯論所迷惑,因而偏離國家長遠利益。他警告公民不要被「悅耳的辯詞」左右,應冷靜思考國家利益,而非因仁慈之心而懦弱。

(3)必要的懲罰:克里昂認為,嚴懲叛變者不僅是對雅典帝國利益的維護,也是一種正當的行為,有助於維護雅典的安全與秩序。

2.戴奧多都斯的主張:反對處死

(1)利益考量:戴奧多都斯認為,嚴酷的懲罰將導致其他城邦在叛變時進行更激烈的抵抗,進一步削弱雅典的長遠利益。他認為適度的寬容更能穩定盟邦,有助於雅典長期的繁榮。

(2)懲罰無效性:他認為,過度依賴嚴刑來維持秩序並不可取,死刑未必能阻止反叛,反而可能破壞雅典與盟邦間的和諧,使雅典陷入更大困境。

(3)長遠考量:戴奧多都斯提醒雅典公民,政策的善惡與後果應被理性地權衡,過於殘酷的政策不僅不符合雅典的長遠利益,還可能帶來適得其反的結果。

 

四、為什麼作者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第三卷第五章)?該篇章有何特殊之處?

因為修昔底德揭示了戰爭對人性和道德的摧毀。戰爭使道德崩潰,忠誠和誠信逐漸被背叛和暴力取代,人們變得極端且冷酷,公民陷入無序與恐懼,難以分辨敵友,對生活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徹底失去。在這樣的混亂中,個體逐漸迷失,不知所措,無法依靠道德或法律指引方向。我更認為這既是幾千年前的事實,也是現今我們世界仍面臨的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