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熱身階段的自我省察

《現實感》

在閱讀此篇文章時,有些地方令我感到疑問。其中作者說到:「人們已經做了很多嘗試,企圖定義和描述哲學活動,再多一次嘗試大概也沒什麼害處」《現實感》P.63 那是否代表定義和描述哲學本身就是錯誤的行為?如果哲學能被定義和描述,是否就成為了科學而非哲學,哲學就是一項無法被規則定義的思維方法,只能靠非特定、非實證、非形式的方式傳授?

而我困惑的點是,既然哲學無法被定義,那為何再多一次嘗試定義也沒有什麼害處。這句話不就和前一句產生矛盾了嗎。還是作者認為,如今世道所稱的哲學,早已經被定義,又或者說形式化、科學化了?那為何不去導正又或是拯救這項謬誤,而是讓它繼續被描述、定義,而繼續沉淪下去?那如果作者的意思並非如此,又該如何去理解?

閱讀心得:在理解政治現象時,必須面對現實的複雜性,避免過於簡化的理論或理想化才不會導致誤解和偏差。

在一開始閱讀現實感這篇文本時,太過抽象的文字讓我光看一頁就需要思考好久。就算是中譯本也非常的艱澀難懂,或許是沒有上過類似的課程或相關訓練,所以連基本的判斷和思考也覺得困難,更無法真正理解作者想表達的真正含義。但在經過幾週的訓練與閱讀後,現在對於文章中所闡述的觀念也較有能力去琢磨且反思。或許還是無法完全的了解內容,但希望在之後也能慢慢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