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熱身階段的自我省察

閱讀《政治作為一種志業》時,其中有一句「依賴政治而活的職業政治家有兩種:純粹的俸祿人(prebendary),或是受薪的官吏。這種政治家可以扮演企業家的角色。在這種人來看,一切花費都算是投資,以後再藉著自己的影響力回收利潤。」(p16,p17)
這讓我感到疑惑並思考:
現今的政治家,從政的目的究竟是想要真正為民服務,還是憑藉在政壇中的聲望立下滿足自身物質需求的根基?政治俸祿是否能,或者如何定義一位政治家真正的功績?
這些是在我閱讀中碰到的問題。

當我閱讀《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書中有句提到:「啟蒙就是人從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狀態中掙脫出來」(p.45)
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的教育,都有一套無形的規範在潛移默化地束縛我們,令我們依循規範生活和領受知識。我在想:
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跟知識,是否真的令我們跳脫到所謂的「成熟狀態」?
而我們又該如何定義「成熟的」教育?
一個人真正變得「成熟」的時機究竟是什麼?
書中這句讓我在腦海中浮現出這三個問題,但要想完全解答這些疑惑,比我想像中要難的許多。

我認為閱讀是自身觀念跟各書作者想法與價值觀的交織,閱讀過程中,雖然常常覺得大部分內容都很抽象,理解上有些困難,但過程中腦海浮現的疑惑與疑惑的潛在的許多答案,讓我覺得自己或許已正在被真正「啟蒙」的路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