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典公民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為四個部分分別為生活、軍事、教育與友誼方面,對於生活,雅典人期許自己的帝國是自由的民主國家,成為別國的制度模範,在法律上人人平等,政治及私生活都是開放自由獨立自主的,能有閒暇享樂提高精神,他們的城邦能帶給他們最好的東西。軍事方面對全世界都是開放的,沒有定期放逐不依靠陰謀詭計戰勝他人,只相信自己的勇敢與忠誠。而教育方面沒有如斯巴達的艱苦訓練,但仍然可以以自願、輕鬆勇敢的情緒應付危險;雅典人民關心國家的事務如關切自己的事務一樣,他們可以自己決定政策、討論就算是冒險的行動,也都是經過大家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最後在友誼方面,抱持著帶給盟友好處而不是從盟友身上得到好處,讓雅典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更加可靠。
綜上所述,雅典人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就是每個公民在政治與生活方面皆能自由獨立,欣然臣服於法律及上位者,遇到考驗時能以勇敢冒險的精神抗敵,以身為雅典人為榮,把雅典的事蹟永留於後世。
2.修昔底德先是以雅典公民憤怒的角度,闡述人們對伯里克利私人方面的惡感,如人民財產被剝奪、喪失房屋,處在戰爭時代,但對於對伯里克利在國家公共事務上的評價算是正面,他對伯里克利的領導眾人的能力、賢明、尊重人民自由以及他在位期間為雅典的全盛時期、對於戰爭的先見加以肯定,但在其他和戰爭不相關的事務中的決策大多因為私人野心與利益,引起不滿。
我同意修昔底德對伯里克利領導力方面評價,在書中確實能看出他領導力不凡的一面,因為他表示與其屈服於敵人成為奴隸不如冒險一試以求生存的勇敢精神,也是領導人需要有的特質,但我也認為雖然他的領導帶給雅典短暫的穩定,但他好戰及帝國的擴張政策使雅典人民處在不那麼和平的世界,讓社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3.雙方爭辯的焦點是如何處理剩下的戰俘
克里昂為嚴懲派,他認為應除死密提林成年男性,其餘作為奴隸。他的主張主要分為三點
1.維持統治威嚴
他提到應以對待密其他盟國一樣對待密提林人,這樣才會避免其他盟國自動暴動的人因為很小的藉口就聯合起來反抗雅典,他認為這樣可以避免其他同盟國動搖對雅典的忠誠,並聯合起來對抗雅典。
2.不正當的抗爭動機
密提林人的暴動不屬於自願行動,他們有自己的城堡、戰艦、政府,他認為這屬於有計畫性的侵略,他們的動機不是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而是幫助我們的死敵來毀滅我們,他認為這樣的動機非常壞且不正當。
3.密提林罪有應得
密提林的侵略讓雅典公民受到很多痛苦,一開始雅典人是多麼願意犧牲一切來鎮壓密提林人,不要因為忘記當時而軟化,應給同盟國一個教訓。
戴奧多都斯為寬容、和平長遠派
他認為反對處死密提林人,應考慮長遠的政治利益,他的主張分為以下兩項
1.避免激化其他同盟國
他認為雅典對叛變者進行集體懲罰,其他附屬國會產生恐懼與怨恨,造成不穩定的盟國關係。
2.降低國內損耗
大規模處決密提林人會耗損雅典人的資源,且戰爭的成本以及反判的風險會變高,不符合雅典的長期利益
3.反駁克里昂的以樹立威嚴避免其他國家抗爭
戴奧多都斯提到但古代有嚴刑峻法還是有人犯罪,國家也是一樣的,面對利益、野心、貪欲,衝突往往不能被避免
4.在科西拉的革命中描述戰爭這種現實殘酷的環境創下,人性如何影響社會、家庭的關係,戰爭影響人性道德價值,我覺得最特殊的地方是這不僅只是在講科西拉這個地方,而是整個希臘地區面對的人性道德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