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葬禮演說之所以舉行,是為了要說給留下來的人民聽,使他們願意為了國家而奮鬥。我認為隊對雅典公民的期許與理想圖像可以分為幾個層面:

(一)男性公民層面

雅典統治者利用勇敢和忠誠為統治者披上外衣,文章中有提到,在戰爭中的奉獻可以抵過現實中的缺陷,為國犧牲所帶來的利益遠比在社會上所創造的價值還要重要,將士們願意為國家而放棄一切,認為為國戰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所以雅典想要讓男性公民有「我們為國犧牲後會換來原本達不到的境界」他們會成為人民歌頌的對象,也會成為下一代人民眼中的榜樣,並將逃避戰爭的人視為懦弱和恥辱,他們無法在世人中留下好的印象,也沒辦法在社會上佔有一席之地,全因為他們只專注於自身,而不以國家為優先。雅典透過他們塑造出來的英雄人格,使男性公民有方向和目標去遵守,且不會有人懷疑合理性,因為生下來的每個人都要完成這樣的目標。

(二)女性公民層面

雅典人在演說中提到,婦女的價值很常被忽略,也在最後說明,逝者的兒女會以公費來養育。國家若要勸導男性為國家而戰,就必須為其家庭的損失去做補償,女性在當時的角色就是持家,孕育下一代的男丁,好繼續替國家奮戰,雖然他們說雅典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但雅典統治者對女性的期待依然是作為生育、養育的社會角色,他們期待雅典婦女以男性公民為榮,支持男性為國家付出——因為妻女們也會以他們為榮。

(三)逝者親屬方面

統治者希望他們將重心轉為接下來還會出生的兒女上,並且鼓勵留下來的人繼續生兒育女,將來他們也會像這些逝者一樣成為備受矚目和尊敬的人,為了有源源不絕的兵力,統治者必須安撫人心,不讓親屬認為自己家人不應該被犧牲,反之,應該要認為他們「必須」以為國奉獻為職志,所以親屬們的角色就是,替國家延續「替國家戰爭是很光榮的且是唯一道路」這個想法,使國家兵力能夠永久存續。


二、我同意休昔底德說的「雅典民意上是民主政治,實際上權力是在第一個公民手中。」而這裡的伯里克利就是這個角色,但又不像現在的獨裁國家專政,伯里克利的存在比較像是引路人,他會帶給人民無措時的意見,也負責安撫人心,人民會被他的話術說服,但實際上他所希望人民思考的,還是與國家相關的利益,並未達到真正的主權在民,且文章中也提到,雖然民眾還是怨恨他做出來的事,但依然選他出來當領導者,替人民處理大小事,因為人民知道,除了他以外沒有人能有統合整個國家的能力,或許他的某些政策與理念並不為民眾所喜,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戰時確實必須有一個能強力主導國家方向的人,而那樣強勢的人再搭配上一些與人民共榮使國家共好的發言,就容易受到人民信任而居領導地位,這些觀念或許與現今時代的人民為國家的主人之想法相違背,但仍不能否認此種方式是戰爭時期動員民力最快也最具效率的方式。

三、關於密提林問題的辯論

辯論焦點:是否應該講密提林人民處以死刑

克里昂(支持方)的理據

1.密提斯人是要侵略而非暴動

密斯提人擁有自己的政府,而雅典人尊重他們的政府,若他們為暴動應該建立在雅典人有對他們實施壓迫或入侵,今天雅典人沒有對他們實施軍事行動,他們並不是基於需要保衛國家的理由而對雅典出兵,而是有計劃性的侵略。

2.產生過度的同情心對國家有害

有憐憫之感,迷戀於巧妙的辯論而誤入迷途、寬大為懷、不念舊惡,這三件事是對統治一個國家非常有害的,這些理論只適合用來對那些將雅典視為朋友的國家,而不適用於密提斯這種對雅典實施侵略的國家,因為那些國家不只不會感謝你,反而會利用你對他的好而為所欲為。

3.贏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我們應該在對事情真相最清楚時實施應該要有的制裁,必須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為如果密提斯這次順利的進行侵略,他們也可能做出相同的事情,如果我們原諒了這一次,有可能造成他們下次作出一樣的行動,使雅典步上更險的處境,因此為了保護自身,應該對密提斯人處死。

戴奧多都斯(反對方)的理據

1.善良的處理方法

匆忙與憤怒是阻礙我們得到善良的最大障礙,應該以國家得到利益為出發點,而非為滿足一時的憤怒情緒就倉促的作出確定,將他們處以死刑後未來所會發生的事情,也應該在評估範圍內,這是一個關乎於整個國家的大事所應該要經歷的思考程序。

2.反駁以牙還牙的觀點

如果處以死刑,那與實施暴動的國家沒有不同,如果因為這樣就要處他們死刑,那之後其他國家只會準備越來越周嚴的計畫,並且希望一次性顛覆,因為侵略和暴動的下場是一樣的,竟然為一樣的結果,那為什麽不在一開始就採取直接侵略,因此,我們該做的事在一開始有反抗想法的時候就即時發現,將想法即時遏止,或者像現在發生侵略過後,透過持續不斷向密提斯索討賠償的方法,使他們一直都處於被動地位中,不會有侵略後頂多全軍覆沒而奮力一搏的想法。

3.死刑不足以防止犯罪

人們用了各種刑罰試圖減少罪犯獲得安全,但就算古代的刑罰比現在嚴峻的多,卻也沒有讓罪犯真正減少,保全帝國的方法是寧可使他國認為對我們有所虧欠,而不是把那些活著對我們有利的人通通處死,要真正的做到國家安全不是擁有多嚴峻的刑罰,而是以仁慈的觀點去面對事情,比只用刑罰處理來的聰明。


四、因為使用破壞法律與秩序最早的案例就發生在科西拉,這個例子讓我們知道,如果一味的使用暴力和反抗去引發暴動的話,整個社會只會走向滅亡,戰爭牽動的不會只是一個國家,在兩個敵對的勢力各自去拉幫結派,最後形成地區性甚至國際性的戰爭,或許可以用冷戰時期的例子來解釋,在以美國和以蘇聯為首的民主派系與共產派系互相敵對,在冷戰下發生的熱戰中都不只是國與國的衝突,而是勢力與勢力之間的衝突,而我們也可以得到一樣的結論,在彼此對立的情況下不會使哪一方的勢力增長,而得到的只有社會的停滯與經濟的傷害,這個篇章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當下的社會背景,更可以用現在的實例去證明每個時期都有可能發生相似的事件,法理的設立應該要每個國家或是國際之間共同去遵守,而不是只是規範無關緊要的部分,真正的衝突核心卻是用武力去解決,終將造成的是毀滅性損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