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第二卷第四章)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4.為什麼作者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叛亂(The Sedition in Corcyra)(第三卷第五章)?該篇章有何特殊之處?
要自由,才能有幸福;要勇敢,才能有自由。
雅典公民充斥於自由的氛圍內,有充分的自由,才能使他們追求慷慨、寬恕、幸福,甚至參與討論並做出公共決策。而為了追求自由或保護自由,需要戰士們的勇敢。最光榮的頂點,正是這群用肉體抵擋衝鋒而殞命的戰士。
雅典人的公民制度是別人的典範,正因為他們的自由,使公民能了解政治、討論政治、參與政治決策。他們的政權是在全體人民的手中,而不是少數人手裡。沒一人不關心政治,即使他忙於自己的事務;即使他出生貧窮。由人民自己決定決策,並經過充分討論。這讓我們知道我們並非盲目的勇敢,而是知道困難與風險卻迎難而上,這使我們勇於冒險,並且更加勇敢。
因此,人民皆對國家勇敢且忠誠
2.你同意修昔底德在第二卷第六章對伯里克利的什麼評價?理由何在?
「因為他從來沒有從不良的動機出發來追求權力,所以他沒有逢迎他們的必要」
從他的演講文,可以得知所追求的是雅典的共善,而非私利。正因為他追求雅典的最大福祉,可以不理會人民,甚至是拒絕人民的提案。與其他為了拉攏群眾,而做出錯誤決策的領導人相比,伯里克利在這方面是獨一檔的。
3.根據第三卷第三章「關於密提林的辯論」,請問:雙方爭辯的焦點?各自提出什麼理據?
焦點:處死或是放密提林人一條生路
建議處死:密提林人對雅典的傷害過大,處死他們是我們的報復行動,更是一種維護雅典的行為。如果不處死,則給密提林人一種叛亂的理由,也表示雅典統治權的錯誤;不處死,也代表雅典公民被情所勒,產生憐憫之心,無法公正地看待事實。
建議不處死:因為憤怒,匆忙處死,是不理智的行為。而保留密提林人,可以避免其他城市的暴動,對雅典的將來有莫大的益處。如果處死,其他城市在暴動時會做好更具全的準備,因為他們知道,如果失敗,格殺毋論;若不處死,其他城市暴動時,他們知道此戰必輸,會更快速的投降,也減少雅典的負擔。
科西拉是希臘第一個叛亂的國家,因為國內追求權力的鬥爭,後也引起希臘地區的淪喪。作者透過此篇章刻劃人性的扭曲、道德敗壞的縮影。展現人們為了利益,拋棄道德等一切社會規範,導致社會雜亂無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