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伯里克利葬禮演說,雅典公民認為「勇敢」從日常生活中產生,勇敢的人最了解人生的幸福和災禍,而非國家制定的法律所約束,政治權力應掌握在全體公民手中而非少數人,即政治生活自由而公開,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國家事務,決定自己國家政策,將決議提交適當討論。
2.修昔底斯認為伯里克利對雅典內部資源懷抱自信,雅典城邦雖奉行所謂的「民主政治」但在伯里克利影響下,實際上政治權力依舊掌握在某特定人士中,伯里克利運用他的地位和賢明,以為人民好的動機出發來追求權力,在某些與戰爭無關的事務中,私人野心和利益引起了爭端,公民地位雖人人平等,但每個人若都想以籠絡群眾的方式成為居於地位的第一人,這將會使的他們失去事務的實際領導權,導致一種自己內部的鬥爭,毀滅了自己和希臘城邦,走向了一種與伯里克利不同的結果。事實上民主政體下的公民若一昧的追求領導者,而不予以適當評論,這一點很容易導致國家走向和雅典相同的局勢。
3.「關於密提林的辯論」為一篇堅持以強者利益為衡量城邦及國際事務的標準,和平是權宜之計而非值得追求的永久價值,征服和勝利才是光榮的代表,關於兩方論點,克里昂認為正義和自己的利益一,提出不該使密提林人抱有任何希望,對於那些仇視我們的人而言,不該有憐憫之心,他們對於我們的禍害都是出於自願而非被迫。若做出與當初不同的決議,無疑是否定了當初決定的統治權,故無論是非如何,密提林人都應受到處罰。另一方面反對處死密提林人的戴奧多都斯則表示該考慮的問題非密提林人是否有罪,而是決議上是否存在正確性,他認為密提林人有罪,就國家利益而言,處死牠們並不是最有利的解決方式,死刑不足以阻止犯罪,應想一個減輕處罰而有利自身國家的方法,戴奧多都斯認為保全國家最有利的行為乃讓對方抱有歉意,且不把對我們未來有利的人處死,這將使的對未來行動有利且讓密提林人心生畏懼。
4.修昔底斯之所以以第一人稱視角高度看重「科西拉的判斷」的原因在於,此篇章為雅典文明崩解的範例,相較於其他篇章以戰爭輸贏或戰役勝負來講解雅典文明的衰敗,此篇以違反倫理道德與社會規範等各類面向切入訴說希臘文明的衰敗,如在文中記錄下,柯西拉人因位處於極端中殺害他們認為是敵人的公民,但實際上這些公民是無辜的甚至死於他人私仇下,修昔底斯不加以隱諱的寫出革命原因和其造成的可怕結果,法律和秩序遭到破壞,真實的人性浮出,成為不可控制的慾望及不受正義的支配,暗示著希臘文明的墮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