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現實感》
問題:我認為以人性的本質是無法正確的感知,理解,融入真正客觀且現實的環境,可能是因為各式心理,身分所導致的問題,使史人所闡述的經歷可能需要斟酌引用。柏林提到:「現實感並非被動地接受外在環境,而是一種積極的理解與選擇」(現實感,41頁)。這句話讓我意識到,現實感看來不僅僅是接受事實,更是如何選擇去詮釋事實,並通過自我理解去重新定義現實。
2.《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
康德在文中提出他對於啟蒙的定義:啟蒙即人類擺脫自我施加的不成熟狀態,這句話像是在表達人民想啟蒙必須要解開身上的枷鎖,而這個枷鎖像是自己給自己施壓的。所以我認為啟蒙的核心在於自己對理性的追求和對現實的責任,並且需要持之以恆的自律和思考。
3.《哲學與政府壓制》
在這篇章中,我想到老師在上課中所提到的一個問題,「為什麼社會要保護哲學家?」我認為社會保護哲學家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對思想自由、社會進步和公民意識的培養意義非凡。哲學家可以提出具批判性和創新性的觀點,這些觀點可能與主流價值觀、政治制度甚至社會秩序相衝突。然而,正因為如此,他們能夠推動社會的自我反思,並幫助我們探索更公正、更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