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熱身階段的自我省察

 提問:[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

「但放棄啟蒙,無論是對他個人,甚或是對於後代,都叫做侵犯和踐踏人的神聖權利。但是,一國人民根本不可以對自己作出決定的事情,一個君主就更不可以對人民作出決定了;」P.44 [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

段落中,「一國人民根本不可以對自己作出決定的事情」所指何事?若順前文推斷,猜測為人民對於啟蒙與否的選擇,又為何不能選擇不啟蒙?為了維持政局的穩定,我們是否可以不使得人民啟蒙?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般,地幅遼闊、人口眾多,消息把控慎嚴,禁止宗教、限制言論、限制網路自由,甚至集會結社自由雖法律允許,但行實質上的限制之實際。 

倘若網路防火墻坍塌、倘若人民恢復其知、倘若人民「啟蒙」,造成統治上的大麻煩,那麼,能不能不要使人們啟蒙?

再比如第三世界國家,還不到啟蒙的時刻而強行起他人之蒙—無論他們是否想要。這時還可以用「人民根本不可以對自己作出決定的事情」蓋棺論定嗎?

「啟蒙就是人從他咎由自取的監護狀態走出。受監護狀態就是沒有他人的指導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狀態。如果這種受監護狀態的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缺乏無須他人指導,而使用自己的理智的決心和勇氣,則它就是咎由自取的。」P.40[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是啟蒙?]

若是把咎由自取定調為「自業自得、自我造成」,也就是啟蒙正是所謂「有獨立思考的意圖,並且那樣做的」

反思:進入大學之後我是否有達成啟蒙

若以學習角度層面,閱讀非傳統教科書的衝擊尤為巨大。第一線的理論與知識,與義務教育那種經消化過的寶寶輔助食品相比,如今所食皆為原型食物。而如此原型食物中,不但艱深而難以咀嚼,所撰寫提出的大思想家也常令我頗難質疑或提出與他相左的觀點。我會擔心,倘若因為是我文本閱讀的不夠、先備知識的缺乏、甚至是個人在思考邏輯上的漏洞,而成為跳樑小丑一枚。

雖於課程與學習無直接關聯,我不免想到近來參與卡牌賽事的感悟。先兩年來我將他人撰寫的書籍、文章與心得奉為圭臬,它們稱是便是。跟隨他們的思路,確實大有收穫。然而在競賽的層面上從未獲得名次。唯今年八月混和了個人的理解與想法後拿下第一個亞軍。作為啟蒙的兩相映照,應當是可行的。

閱讀完「啟蒙」一文,深知應當獨立思考,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日後作為目標。


心得[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不論如何誠心,只有熱情是不足的。政治家不在於熱情本身,而是要在用熱情來追求某一項「踏實的理想」之同時,引對這個目標的責任為自己行為的最終指標。這就需要政治家具備最重要的心理特質:判斷力。這是一種心沉氣靜去如實地面對現實的能力;換句話說,也就是一種對人和事的距離。「沒有距離」,純粹就其本身而言,是政治家致命的大罪之一;也是我們新起一代的知識份子,一旦養成便會註定他們在政治上無能的性質之一。」p.220[政治作為一種志業]
除開對於志業政治家的期待(畢竟我們有可能,而且很大可能終其一生無法走向政治家這個道路),「不論如何誠心,只有熱情是不足的」作為處世的一種目標頗有價值。滿腔熱血的面對所遇到之事物,容易使得一個三分鐘的熱度;而若我們有心沉氣靜去如實地面對現實的能力,面對將來的諸多挑戰,計畫與逐步實現,加上足夠的熱情,大抵(?)能成功吧。

[現實感]嘗試回答上課問題
「為什麼哲學家就該擁有表達自己的特權?為什麼是他們而不是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或普通人?」(p.61)

哲學家長期以來被視為思考、詮釋和解釋世界的「專家」,或是揭示深層真理的人。但這個問題指出的是:為何他們應該比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或一般人更有資格來解釋我們的世界?事實上,藝術家透過創作,史學家通過時間的記錄,科學家以實證的方式,普通人則透過生活經驗,同樣提供了豐富的世界詮釋。

或許對真理和意義的探索不應是單一群體的專利,表達的特權應該是多元而開放的。

不過,當我們拓展到政府層面,討論便轉向政治權力與言論的合法性。政府通常被賦予引導國家、制定政策和維持秩序的權力,但這是否意味著政府就擁有一種特權,能比其他社會群體更有權解釋和表達社會的真相、價值或未來方向?

哲學家的「表達特權」問題在此脈絡中可以視為「政府的表達特權」的問題:為什麼政府應該有更大聲的表達權,來形塑人們對某些社會議題的看法?像藝術家、科學家、社會運動者等,或許有不同但同樣有價值的觀點,應該在公共討論中受到重視。當政府聲音過於主導,可能會壓抑多樣化的見解和批判性思維,使社會缺乏健全的討論空間。

探討政府的表達權力涉及民主透明、公民社會以及權力分享的問題。真正開放的公共領域應容納各種聲音,使政府不僅是管理者,也是一個能接納和傾聽不同立場的平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一、 從伯里克利的葬禮演說可得出雅典公民的哪些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 從演說中可看出關於雅典人的的自我期許與理想圖像分別可分為個體與群體兩部分。 在個體期許部分,於行動層面希望公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實踐寬恕待人和維護自由的理念也期待自我能成為關心公共事務、關心政治事務之人,在法律層...